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

四川省各市、区教师编制最新考试报名公告点击编制备考专题查看。

小学信息技术老师待遇怎么样?答案当然是非常好了,那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信息技术老师呢,需要看哪些资料?为了帮助大家备考,特为大家整理了2020四川教师招聘考试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之《让数据生动起来-我的成长记录》,希望大家认真阅读有所收获。

一、教材分析

《我的成长记录》是根据武汉出版社出版的小学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第6 课知识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自行设计的一节活动课。

主要内容是在EXCEL 中输入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成长发育数据,将数据制作成统计图表,进行分析,了解少年儿童身高体重的变化特点。活动地点在多媒体网络教室,活动前学生准备个人健康手册。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WORD 和EXCEL 中,文字的输入方法,并在五年级数学课中认识了折线图和扇形图,会根据数据描绘折线图,通过图表分析数据。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掌握图表的制作方法,能根据图表分析数据,形成结论。帮助学生建立数据之间的图形关系,在团队合作中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图表制作活动,学生掌握数据的输入、加工、处理和应用的方法,提高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应用的基本技能。通过学科整合,对学生进行生理卫生健康教育。

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能将所学知识综合性运用,养成主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学以致用”的快乐。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图表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创建图表所需数据区域的正确选取,能根据图表对数据进行分析。

五、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

利用事先设计好的由易到难的任务,驱动学生完成图表制作,学生在完成任务的中,掌握新课的内容。

2.提问引导法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出疑问"启发诱导学生,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合作探究法

为学生营造研究性、主动性、合作性的学习氛围。

六、设计理念

1.对数学、科学、信息技术课进行整合。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景和任务驱动融合。

七、教学过程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本节课,我安排了六个环节。

1、任务驱动 激发兴趣

观察:展示一名学生从六周岁到十一周岁的照片,学生观察少年儿童成长的过程。相机引出问题:“少年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身体哪些方面发生了明显变化? ”

通过照片的观察和《科学》课中了解的少年儿童成长发育知识,学生能说出身高和体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查找:引导学生查看个人健康手册,要求学生找出自己每个年龄段的身高和体重的数据。

设计:根据已学数学知识在EXCEL 中自主设计一张成长记录统计表,并输入查找的数据。

(这一环节是复习巩固上节课内容,以提问的方式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问题置疑 制作图表

学生的成长记录统计表设计完成后,提出问题:“谁能够从表格中的数据很快发现自己在哪个年龄段身高体重变化最快? ”在学生观察图表时,抓住时机提问:“在数学课中我们用什么方法能更直观地发现数据变化? ”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为了能够直观的展现数据和分析数据,在实际生活中,可以用折线图、柱形图或饼图来表示数据的比例关系,反映数据的变化规律,通过图形可以将抽象的数据形象化、直观化。

“今天,我们就用EXCEL 来制作身高折线图吧! ”这时我操作演示,用EXCEL 来制作身高折线图。

步骤1:选定用于制作图表的数据区。在此任务中,选择身高区域的数据作为图表的数据区。通过演示讲解,让学生掌握数据选取的位置,突破教学难点。

步骤2: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图表向导”按钮。在创建图表类型中选择——折线图。单击下一步后,便自动生成数据源。”当屏幕出现“图表选项”栏时,自动生成图表标题,身高。图中需要填写分类X 轴,数值Y 轴的标题。

这时提出问题:“在折线统计图中X 轴、Y 轴分别表示什么?该怎样填写? ”学生根据数学中统计图知识,知道分类X 轴下填写年龄,数值Y 轴下填写身高。

步骤3:单击下一步,图表位置中点击完成,EXCEL 自动生成表示身高变化的折线图。折线图完成后,对图表进行大小调整。于是,一张身高变化的折线图便完成了。

“下面,请你们根据老师的演示,组内讨论,合作完成自己体重变化的折线图。”学生制作体重折线图。操作完毕后指名学生演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给演示

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打分。

(这一环节学生通过学习、操作、演示、评判打分,增强课堂互动气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加投入。)

3.巩固练习 解决问题

我让学生依照制作折线图的方法自主练习操作表示身高、体重变化的柱形图、饼图。巩固在EXCEL 中制作表格的操作方法。鼓励学生交流操作中的经验和技巧。教师巡视指导。

最后,学生观察自己体重变化的折线图、柱形图和饼图,相机提问:“现在,你们能迅速从图形中发现自己在哪个年龄段体重变化最快? ”学生回答后,可以穿插学科渗透,对少年儿童进行健康卫生教育。

(学生通过自主操作练习,在任务驱动中熟练掌握制作图表的方法,既培养 学生应用知识能力,也对学生进行生理卫生健康教育。他们在操作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变“学会”为“会学”。通过及时的巩固练习,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加深学生对本节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达到突出教学重点的目的。)

4.总结方法 强化认识

在完成以上练习后,我及时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让学生一边回顾刚才的操作过程,一边总结图表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第一步:选择生成图表的数据区域。

第二步:利用“图表向导"创建图表类型一生成数据源一填写图表选项一完成图表位置生成折线图。

第三步:对图表进行修饰和调整。

5.知识拓展 提升能力

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我引导学生将制作的图表放到Word 中。将EXCEL 的使用和word 的使用有机的结合。学生通过内容的选定、复制、粘贴对象的操作,完成拓展内容。然后展示学生作品,边欣赏边点评。欣赏完毕后,每小组派代表讲述制作思路和过程,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总结能力,教师点评,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创作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这个环节提高了学生处理信息的综合素养,进一步培养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同时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课后延伸 实践应用

以“让数据生动起来"为主题,要求学生课后把身边的一些数据在Excel 中以图表呈现。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标,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提醒:点这里加小编微信(领取免费资料、获取最新资讯、解决考教师一切疑问!)